「深紫」家族-搖滾歷史上最龐大的族譜
文: Duncan Lau
最近有本地唱碟收藏家將他的個人藏品展覧,其中一次展出「深紫(Deep Purple)」樂隊的珍蔵,提到「深紫」的分支眾多,關係錯縱複雜,不容易集齊。
環顧搖滾樂歷史,「深紫」的影響力真的是無遠弗屆,深度和廣度都無人能及。我記得他們一張十二吋大單曲便曾經附送他們樂隊的族譜Family Tree,而這種繪畫一個樂團族譜的工作,在外國是十分普遍。當年我在外地便買過兩册這類族譜,有些要翻開來像一張大海報,通常都是人手製作,一絲不苟的。在未有互聯網的年代,幾乎是翻查資料的唯一途徑。
前傳
比較罕見的情況,「深紫」是由一位想當樂隊經理人的前樂手Chris Curtis發起的。他的構想是組織一支個個是高手的樂隊,成員可以隨時調換,他已準備叫這樂隊為Roundabout。第一個有興趣的是Jon Lord,是Curtis的鄰居。當時Lord和低音手Nick Simper和鼓手Carlo Little為一個合唱團做伴奏,因此也預了他們也有興趣。Simper馬上推薦Ritchie Blackmore,他認識Blackmore已有六、七年,那時已是薄有名氣,正在德國漢堡工作。Lord從未見過Blackmore的,但見面後頓起化學作用,Lord進一步肯定樂隊,說服Simper,但換孒另一個鼓手Bobby Woodman。當時經理人Curtis卻受葯物影響,對音樂事業意興欄柵,但背後其中一個投資者Tony Edwards卻很看好Lord和Blackmore的合作潛質,親自打理。
四個人開始住在一起,日夜做音樂,也一邊找尋一個主音歌手。試了好幾個人,直至他們在酒吧聽到一隊The Maze的樂隊,覺得主音Rod Evans的聲線非常適合,而Evans也帶來樂隊的鼓手Ian Paice。經過試音和各人意見,大家都屬意Paice,於是基本班底確定。最後是要換一個隊名,幾番波折,最後Blackmore一句:叫Deep Purple吧,那是我祖母最心愛的歌曲。就此,「深紫」第一代𧩙生。
第一代Mark I (1968年3月 — 1969年7月)
成軍之後,首張專輯便岀了一首熱門單曲《Hush》,在美加特別受歡迎。他們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岀版了三張專輯,但Lord, Blackmore和Paice三人漸漸發現方向不是他們想走的,他們想要更硬淨的聲音,都覺得Evans和Simper不再適合,於是在看過Episode Six的演出後,遊說主音歌手Ian Gillan加盟,最後成事,而Gillan更帶同當時的隊友低音手Roger Glover一起過擋。
Evans後來到美國,組成Captain Beyond,有過一點成績。Simper 留在英國,組了一支叫Warhorse的樂隊,再下來便不了了之。
第二代Mark II (1969年7月 — 1973年6月, 1984年4月 — 1989年5月, 1992年8月 — 1993年11月)
這是樂隊最光輝的歲月,幾乎所有的招牌歌,熱門歌,最受歡迎的演唱會,都在這時期出現的。這個陣容後來重組兩次,但每次最終是Blackmore和Gillan互相不容而導致人事變動。第一次時,因為Glover當初是Gillan帶進來的,所以也共同進退。樂隊很快拉攏了Trapeze的低音手Glenn Hughes加入,而他們正等待Free的歌手Paul Rodgers的最後肯定。可惜Rodgers最後選擇自己新組成的Bad Company,樂隊曾打算改為四人組合,因為Hughes是絕對可以勝任的歌手,但最後他們選擇登報招聘,看看有甚麼人才,結果不見經傳的David Coverdale脫穎而出,也帶來樂隊的一點新方向。
Gillan稍事休息後,便組織自己的樂隊Ian Gillan Band繼續音樂生涯,他亦預了Glover一份,但Glover寧願休息一下。直到Blackmore自己也離開「深紫」,組成天虹樂隊(Rainbow),用過一些低音手都不符理想,才再請Glover出山。
第三代Mark III (1973年6月 — 1975年5月)
「深紫」在第二代奠定重型搖擺的風格,而且非常成功。換人之後,仍然大致依循風格,不過Coverdale的聲線有其陰柔一面,更加點騷靈的唱腔,有其獨特味道。這陣容只岀版兩張專輯,成績也不錯,而最多人熟悉的慢版歌《Soldier of Fortune》正是這個時期的作品。而Hughes也分享歌唱和寫作的責任,他和Coverdale相當合拍,這引起Blackmore大大的不滿,不願見樂隊風格越走越遠,但雙拳難敵四手,最後唯有他離開。樂隊應是走到盡頭,但Coverdale仍想堅持,他找了美國籍結他手Tommy Bolin入替。
而Blackmore在後期已和一隊叫Elf的美國樂隊排練寫歌,一旦決定另起爐灶,便馬上正式錄音岀版,而Elf加上他卻變成Ritchie Blackmore’s Rainbow。專輯岀版後,他卻將所有樂手辭退,只留下歌手Ronnie James Dio,他再去找夠高水準的樂手加入。事實上後來天虹樂隊Rainbow的每一張專輯,都由不同的人腳組合製造的。他的脾氣剛烈,不是很多人「頂得順」,難怪有人叫他做「黒魔」。
第四代Mark IV (1975年6月 — 1976年3月)
Tommy Bolin是有點資歷,是James Gang的結他手,亦已岀版一張個人專輯。在急於讓樂隊繼續,大家似乎忽略了Bolin癮君子的一面。清醒時,他是不俗的結他手,但其餘時間,連自己身在何方,要做甚麼也不太清楚。最壞的情況是連Hughes也像得到默許,吸毒習慣變本加厲。Lord回憶一次在台上,Hughes竟向觀眾道歉,說樂隊不在狀態,玩得不好。Lord覺得被侮辱,心想:你自己說自己好了,我和Ian(鼓手Paice)每晩都保持狀態,每晚都做到最好!有一晚演出之後,Lord回到休息室,他和Paice共用一間,他向Paice呻了幾句,大家都認為樂隊不可能維持下去,突然Coverdale衝進來,劈頭一句:我要離隊。Lord只是冷冷回應:我們那有「隊」?
樂隊的命運已劃上句號,但要到半年後,經理人公司才向公眾宣布。Coverdale很快便推出個人專輯《White Snake》,後來更以此作樂隊名字發展。而Lord和Paice則和歌手Tony Ashton合作,只岀版了一張專輯。然後雙雙加入Whitesnake,和Coverdale再續前緣。Paice再跟結他手Gary Moore合作,直至「深紫」重組才再回巢。
第五代Mark V (1989年12月 — 1992年8月)
在八十年代,MTV興起,音樂市場非常熱鬧,新人固然輩岀,舊人也乘著風勢,卷土重來。「深紫」在84年以第二代陣容重組,也算相當成功。岀版了兩張専輯後,Blackmore和Gillan的爭拗又趨激烈,結果Gillan被辭退。新專輯要趕工,Blackmore便拉了前Rainbow的隊友Joe Lynn Turner來協助。大家也算合作愉快,但下一年剛好是樂隊的廿五週年紀念,唱片公司屬意Gillan回巢,以最佳陣容做宣傳。於是出現一次「逼宮」行動,將Gillan請回來,Turner被逼岀走。
之後發展成這個最後結果其實大家都心中有數!Blackmore和Gillan的恩恩怨怨只會越來越水火不容,既然你不死,那就我亡吧。Blackmore最後忍無可忍,自己離隊。
Turner的個人事業其實不錯,加入「深紫」前已在Yngwie Malmsteen的樂隊出過三張專輯,之後也岀版過近十張個人專輯。後來更和另一位前成員Hughes合組 Hughes Turner Project(HTP),在日本頗受歡迎。
第六代Mark VI (1993年12月 — 1994年7月)
當時還有巡迴演出未完成,急就章之下請了資深結他手Joe Satriani相助,主要是完成合約上的巡迴演唱。Satriani是一個結他手,更是結他老師,桃李滿門,也有一個十分成功的音樂事業。大家合作愉快,也硏究過可否全職合作,但Satriani已有合約在身,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條款是,所有他有份參與的現場演奏必須由他的唱片公司出版,對「深紫」的唱片公司來說,自是無法接受,所以為此,大家沒有進一步的合作。樂隊找到另一位資深的結他手Steve Morse,他曾有自己的樂隊Dixie Dregs,後來加入另一隊七十年代風光一時的Kansas。
第七代Mark VII (1994年11月 — 2002年2月)
相信沒有太多人想到「深紫」可以變作如此穩定。當「黑魔」離開,由Steve Morse代替之後,竟然沒有甚麼大變動。這次的轉變,也只是琴手Lord覺得不能兼顧,而他的根是在古典音樂中,他想趁還有時間,多花點心思氣力在那方面而已。大家都支持他,不竟他是創隊成員之一,從沒有離開過,傷感之情難免。但人各有志,難得他還有創作熱誠。而樂隊馬上找來Don Airey加入,他是另一位資深樂手,跟多位成員早有合作過,而Lord正式離隊前,已不時客串幫忙,因此對整體的影響是微乎其微。
Lord在2012年因癌症病逝,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十年,出版了好幾張古典音樂專輯,亦有些即席現場演奏。包括最後的《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》,是重錄當年和「深紫」一起創造的樂章。
第八代Mark VIII (2002年3月 — 目前)
由2002年至今,整整十六年,「深紫」竟然沒有再出現任何人腳變動,幾乎是個奇蹟。不過,有一段時間,他們的叫座力大不如前,新作品又沒有進展,他們也曾想過不再出新專輯,只專心做巡迴演唱,畢竟他們的現場演出已成為最大賣點。但停了數年後,創作力和熱情忽然又再湧現,上一張《Now What?!》仍然有極高可聽性,其中獻給Jon Lord的《Above and Beyond》相當「男人的浪漫」,硬漢子的感情也不是鐵板一塊。去年的《Infinite》也是不差,而世界巡演定名為「The Long Goodbye Tour」,也許就是最後一次了。誰會準確知道!
直系親屬
「深紫」前後共有14位前任及現任的成員,每一個都能獨當一面,出版多張個人專輯,單是這14人的個人名義專輯已經數不清,再加上參與或自組的樂隊,還有在別人專輯中客串一兩曲的,真的是一本百科全書了。下面只是簡略説説各人在離隊的經歷,第一代離隊的兩位成員,年代久遠,上面也已提過了。
Ian Gillan,他先以Ian Gillan Band 為隊名,後來簡化為Gillan。他亦有個人名義們專輯,而在「深紫」重組前,他加入了Black Sabbath,代替Ozzy Osbourne,岀過一張専輯。後來,為慈善原因,他和Black Sabbath的結他手Tommy Iommi合作過一張專輯叫《WhoCares》。
Roger Glover,離開「深紫」之後,馬上有第一張個人專輯,他的作品不多,但保持不斷,而他在別人的專輯上客串卻非常多,另外他的監製工作才是他的重點工作。在「深紫」和Rainbow時期,他已開始監製職務。
Ritchie Blackmore,離開「深紫」便馬上帶領Rainbow,雖然依舊是陣容常換,但成績相當不錯,也一直維持至「深紫」重組,基本上他在二者之間,選擇了「深紫」。在第二次離開「深紫」後,他原想做一張個人專輯,但唱片公司推波助攔之下,Rainbow又見重現,雖然人腳跟以前完全不同,只出版了一張專輯。後來他跟當時的女友Candice Night合組一個二人組合,玩的是近似傳統民歌又帶中世紀風格的音樂,名為Blackmore’s Night。想不到的是,他也找對門路,他們合作近廿年,後來更結了婚成為夫妻擋。
Glenn Hughes,「深紫」解散後,他先和結他手Pat Thrall合作了一張專輯,然後一直在個人音樂事業和跟不同樂手合作或客串之間工作,數量之多,難以想像。
David Coverdale,他發展岀來的樂隊Whitesnake可能是所有人之中最成功的,一直到今天仍在。雖然人腳陣容亦是經常轉換,但他似乎對合作的結他手特別有心得,幾位曾効力Whitesnake的結他手,由第一代的Bernie Marsden,到打後的Micky Moody,Mel Gallery,Adrian Vandenberg,John Sykes,Vivian Campbell以至Steve Vai都是很有份量的。而他亦曾經和Led Zepplin的結他手Jimmy Page合作過一張專輯。
Jon Lord,正如上述的,第一次「深紫」解散,他和Paice共同進退,不過他一直留在Whitesnake至「深紫」重組,直到2002年,他選擇離隊去尋求在古典音樂方面的發展。他在2012年病逝,終年71歲。
Ian Paice,他和Lord加上Tony Ashton以Paice Ashton Lord之名岀版過一張專輯,之後和Lord一起加入Whitesnake。他自己先離開加入結他手Gary Moore的伴奏樂隊,到「深紫」重組,他回巢直到今天,他是唯一的樂隊始創人。作為鼓手,他其他工作是教打鼓,他的個人專輯不多,而且大部分是現場錄音的。但他也有十分多客串演出,除了一班圍內的熟人外,他曾分別在前披頭四成員Paul McCartney和George Harrison的專輯內客串。
Joe Lynn Turner上面已提過,他近期比較穏定的樂隊是Sunstorm,前後超過十年,岀版過五張專輯。
Tommy Bolin,在「深紫」解散後,他很快便錄好第二張個人專輯《Private Eyes》,封套上竟出現幾隻中文字「當墓林」,大概是他的名字,用上墳墓的墓字,是否有點大吉利是?但後來再看,如果他的名字寫成TomBolin,其實是見到Tomb這個字,是巧合,還是宿命?在推廣這張專輯的巡迴演唱時,在邁阿密替Jeff Beck開場,是晚,他被發現吸食過量藥物,已返魂無術,終年只有25歲。
Joe Satriani,其實沒有和「深紫」出過專輯,只有在台上合作。他是位資深結他導師,個人專輯也超過十張,享譽多年。他還組成過三個結他手的樂隊G3,在不同國家演出,頗為成功。
最後兩位現任成員Steve Morse和Don Airey都很有份量和歷史,他們在「深紫」以外,會做自己的音樂,也很多時客串在其他樂手的專輯,甚至參與其他樂隊。他們兩人便曾經一起參與一隊叫Living Loud的樂隊。
表親關係
除了直接的成員之外,還有不少間接的人物,例如Rainbow的成員(Joe Lynn Turner便是由此而變成正式成員),Whitesnake的成員,再分支岀來的,客串演出的樂手,這樣的名字有一大堆,當然有些比較重要,關係比較密切,不打算全部寫岀來。而到了這個位置,Family Tree族譜便發揮它的作用,一直劃岀去,開枝散葉,一目了然,就知道何謂偉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