蓋茨Bill Gates 2.0

Duncan Lau
8 min readMar 3, 2020

--

老實說,我一直對Bill Gates沒有好感。最近看到一篇關於他的文字,原來他在二十年前的一個決定,令他脫胎換骨,提升至另一水平,因此我稱之為蓋茨2.0。

我在八十年代後期大學畢業,適逢其會,個人電腦開始進入巿場,越來越普及。之前蘋果電腦早已有幾款,但價格高昂,也不是人人需要。在大學時接觸電腦,只是每個學生有一個戶口,可以在校園內的終端機登入,也只限電腦系的學生做功課,仍未有私人的事情如電郵上網之類。

我應該是89或是90年那時候購買第一部個人電腦,一部486DX,只有4mb記憶體,主要以DOS系統運作。只有幾個主要程式,如Word Perfect,Lotus 123等,當然也有好些遊戲。當時有些Shareware程式,放在一張小軟碟(floppy disk)內,大概99仙加元,但大部分多是從朋友處抄來。在DOS運作下,每次只可執行一個程式,要用另一個程式,便要先關掉正在使用的一個。後來朋友弄來視窗3.0給我,這個視窗介面令電腦操作變得容易和有彈性,可以同時打開幾個程式,不過那只是一個介面,背後仍然是DOS運作,一定是先安裝了DOS,才可再安裝視窗。

當時的個人電腦(PC)大部分需要自己安裝程式,以及所謂的驅動程式(Drivers),例如滑鼠,光碟機,以至數據機modem,聲効咭,都要人手安裝驅動程式才可以用,雖然很多軟件在安裝時改動你啟動電腦設定(主要是Autoexec.bat和Config.sys兩個擋案),於是你每次啟動電腦時便自動啟動那些驅動程式。但如果有錯誤,程式間有衝突,便需要人手去查找原因,然後作出改動,一般用家是望而生畏的。自己對這方面有興趣,也有朋友可以幫忙,又經常改動硬件軟件,自己又常常遇到不同問題,有點久病成醫,還到電腦店當維修員,真是甚麼難題都起碼遇過一次,經驗越來越豐富。

電腦軟件是比較特別的行業,不需要完全準確無誤便可推出市場,而一旦發現有問題,可以推出修補檔(Patch),也可以在推出後再一邊改善,將連串問題和漏洞一次過修正,稱之為升級版1.2,1.33等。而視窗系統如此龐大的軟件,一直都不停有升級版,行內人會知道內裏的問題多的是,也習以為常。

而視窗95是微軟的一個里程,雖然仍然是建基在DOS之上,但電腦開機馬上進入視窗介面,感覺上比較用家友善,因此推出之時是全球性推廣,活動是一浪接一浪。最記得是他們用了滾石樂隊的一曲《Start Me Up》作宣傳,而電腦啟動時的一小節音樂則是岀自Brian Eno的手筆。在這種宣傳攻勢下,個人電腦的銷售量大幅提升,曾經佔了市場的近九成數字,從而令微軟一人獨大。

The Rolling Stones — Start Me Up

但視窗系統並不是完美的產品,問題多多,而為了佔據市場,不惜和各硬件公司協議,電腦都先裝上視窗系統,用家幾乎沒有其他選擇。微軟是一家軟件公司,但很多軟件開發都落後於人。當時互聯網只是剛起步,但已有瀏覽器軟件岀現,當中發展迅速的是網景(Netscape),已佔了大部分市場。落後的微軟又重施故技,在他們的瀏覽軟件IE面世,一樣是預先安裝在新電腦內,後來用家們開始自製網頁,IE 可以有些獨特格式,只會在IE顯示,在其他瀏覽軟件卻會出現亂碼,不能正確顯示內容。大家還記得那時一些網站會有一個banner或button,說this site is best viewed in IE,然後按連結去下載IE吧。

然而微軟的行事手法持續,一般用家大概懶理個中究竟,那個年代,人人都用盜版軟件,都不會覺得自己是受害人。但其他第三方的軟件開發公司便絕對感到壓力,生存不易,多次投訴不果,最終告上法庭。如果有追蹤這官司的話,一定驚訝微軟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法,幾乎誓要將對手置於死地。網景,Real Media,Word Perfect和Lotus 123都漸漸失去市場以至完全消失。最後裁定微軟敗訴,法庭命令微軟必須分拆為兩間公司,一間主要做視窗作業系統開發,另一間則發展其他軟件如辦公室軟件。微軟馬上提出上訴。

官司在1998年五月開始聆訉,判決在2000年中出來,但在那年初一月分,Gates卻宣布辭去行政總裁之職,而約兩星期後,他再宣布將他參與的所有慈善活動歸納為Bill &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,而且會主力在基金會的事務。當時我也不以為意,官司審訉過程中,揭露不少他有份參與決定的政策,是難辭其咎,他的離任大概是為微軟挽回名聲吧。微軟上訴結果是公司不用分拆,維持到現在,不過業務發展有點落後,尤其是過渡到手提裝置的軟件,現在市場上,流動裝置作業系統是由iOS和Android領先,視窗系統仍是以個人電腦為主。

蓋茨不再參與任何微軟的管理和操作,當然他仍持有不少股份,但想不到他竟然在基金會找到第二事業,同樣攪得有聲有色。他的基金會項目衆多,而他自己聯同太太選擇做愛滋病的工作,這是個令人意外的選擇,試想像在華裔富豪中,有多少人願意為愛滋病做慈善工作?即使只是捐款也有點困難,而即使是在外國,這個議題仍有一定程度的污名化,有點吃力不討好。

然而,他真的落手落腳地做,當時非洲地區是重災區,他也和太太經常岀入非洲各地,了解和做實事。在2006年,國際愛滋病研討會(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)在多倫多舉行,那時我在一家服務亞裔社區的ASO(AIDS Services Organization)當網絡及媒體管理,因此有幸參與。這是全球最大的硏討會,來自世界各地的愛滋病專家、學者和服務機構濟濟一堂,交流經驗,而當年的主要講者就是兩個阿Bill,一個是前美國總統克林頓,另一個便是蓋茨。他們的對話在展館中最大的場地舉行,座無虛席。在近距離接觸下,蓋茨的表現是不可能含糊,而他詳細道來,從文化,經濟和教育的角度分析,是擲地有聲的。這是我對他的觀感改變的開始。

年輕的蓋茨

其後斷斷續續聽到他的消息和工作,在非洲以外,還有跟不同政府遊說,改善一些第三世界地區的設施等。他也開始多看書,還不停向大家推介書籍,近年更多岀席訪問,到校園和社區演講,跟年輕人交流。令我最有印象的一次是兩年前在紐約市亨特學院的一次,發言後透過Facebook Live跟觀眾進行了一輪答問環節。而Facebook創辦人克伯格據說是代朋友問道:「如果你能回去給年輕的自己一個忠告,那會是什麼?」

成長的領悟多如牛毛,通常不少是老生常談,值得一說再說的也不少。蓋茨不假思索便回應說,他現在認識到,高智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。一個人要成功,需要有其他的技能,「我但願早些知道這個事實」。

蓋茨的説法其實也反映出他的智慧,他懂得反省,知道自己的不足,然後改善。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只要智商高(就是聰明),甚麼都能學會,而且比人學得快。蓋茨年輕時被譽為編碼神童,聰明絕頂,所以好勝,認叻,甚至有不可一世的態度。但事實是,每個人的優點和長處都有不同,有些人理性,擅長數字理論,有些人感性,天馬行空,創意不斷。而當成人後,我們會發現社交技巧,溝通能力,人際關係,領導能力,以至幽默感,同理心等等,都足以左右一個人的事業發展。

一個高IQ的人特別令人羨慕,我們常聽到一些十多歲的少年已拿到博士學位的故事,特別多讚嘆聲。但一旦到達一個年紀,高IQ的人並不見得有太大分別,你比人早十年拿到博士學位,現在他們也追上來了。除非你當上某種學術研究,否則你和你的同事其實差不了多少,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和貢獻,因此,很少聽到一個成年人還經常提著自己的IQ有多高,年年考第一之類,霍金不用,更不會用,他只是發表他的硏究報告,幫大家眀白多一點宇宙的奧祕,就足以顯示他的才智。而發表「我如何節省22個口罩」,並不能算作是造福社會的學術論文。

而蓋茨這一說,正好提醒年輕人,不要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别人聰明而放軟手腳,一個人的成就還看其他方方面面的才能,每個人總有自己的長處,教育最終的目的便是將它找(或發掘)出來,能夠讓每個人發揮所長。

蓋茨在二十年前退下微軟崗位,他在微軟前後共廿四年,之後他專注在他基金會的工作,又廿年過去,可以見到他成熟轉變。華人社會普遍有發財立品的説法,不少富豪也會行善積德,甚至一樣有基金會組織,有系統(或有選擇性)地回饋社會。但全力投入,甚至親力親為地主理日常事務的,倒不多見。而能夠反思自己的過去,有所頓悟而身體力行去改變的,就更少了。

做人,原來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,終身學習的態度就是知易行難。最近蓋茨在另一個訪問中表示,他現在每天都問自己,今天有沒有學到新東西,那是多麼簡單愉快的經驗呢。

Bill Gates on TheEllenShow
Microsoft Windows 95 Startup Sound by Brian Eno

--

--

Duncan Lau
Duncan Lau

Written by Duncan Lau

身處香港,隨心而寫,時事,文化,個人抒發,不吐不快。From Hong Kong, random thoughts, current issues, personal matters, whatever ticks! Twitter: @duncan_2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