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hours agoSantana終於大放異彩提起Santana的音樂,不知道算是人盡皆知,抑或是冇乜人識呢? — 一段接近六十年的音樂生涯,說出來令人咋舌,但原來大部分人對他(們)的認知,只算略懂一二。 註:他(們)的分別是,Santana是樂隊的名字,絕大部份的專輯都以這名義出版。樂隊成員如走馬燈般不停轉換。樂隊的主腦人物兼主音結他手是Carlos Santana,也是現時唯一的原裝樂隊成員。 最近有一部傳記紀錄片叫《CARLOS : The Santana Journey》,在9月23,24和27日全球首映,香港也有安排上映,其實能夠上畫已經很好,我看的一場(在香港,九龍有一場,港島區有一場),一半人也沒有。發行公司連中文名字也沒有改,直接用英文片名。都是那句,有放映已經不錯,也極可能是唯一在香港公映的場次。 電影海報上有提到,這個全球首映(Global Premiere)版本有附加導演Rudy Valdez和Carlos Santana兩人的親自介紹。而的確他們談了大概五分鐘,一點前因後果,和一些幕後故事,我不肯定在正式公映之時,是否會刪去這段介紹。比較有趣的,是Carlos說早已有不少人接觸他想拍紀錄片,但他開的條件是他必須全權掌控,而且包括成品的版權,因此一直都未能成事。而導演則表示,他知道Carlos珍藏很多個人及家庭檔案和錄影,因此影像豐富又多元,加上Carlos的健談,也承諾完全配合,於是接下拍攝工作。音樂6 min read音樂6 min read
2 days ago咖啡店的社會面貌近十多廿年,很多地方興起咖啡店,尤其是獨立咖啡店,很多人趨之若鶩,又説是文青生活,但香港的,偏偏就是欠了點甚麼似的。 — 我得先此聲明,自己沒有去過所有的獨立咖啡店,特別是偏遠地區的,可能有些足以比美外國環境的也說不定。 雖然香港有不少獨立咖啡店,但很多是地方淺窄,最多可容十個八個人,而一旦滿座,亦會相當嘈吵。倒是不少人已習慣,香港的環境就是這樣,太靜可能不慣。有些在小區的,橫巷內再轉兩個圈,亦有些在商業大廈的三、四樓一個單位,可能會悠閒清靜一點的,但沒有太多人流,又怕做不住。 香港始終是商業掛帥,旺區中都是連鎖咖啡店壟斷,因為租金太貴,普通小店付不起。而這類連鎖店都大同小異,的確有一兩間在某些地區,有其特別的裝修,但很快會被忽視,又是一間連鎖店而已。而這些店與其說是咖啡店,倒不如說是大家的家居及辦公室的延續。不少各類經紀(特別是保險業的)都會選擇在這些咖啡店見客,相信大家一定見過聽過,在過去十年八年,有些保險保單的細節,我還可以隨口説一些!我還見過補習老師跟學生溫習,那其實不算出奇,說穿了,那也不過是一買一賣的商業活動。生活4 min read生活4 min read
Sep 18左右手如果你因為這是張國榮的一首而點進來,那真抱歉,這一篇真的是談左右手,或更準確點來說,談左撇子,或廣東話説的左拗仔。 早前,U18世界棒球錦標賽在台灣舉行,中華台北隊以全勝姿態打進決賽,卻以一分飲恨於日本,大家都十分失望和不忿。自己看了美國大聯盟(MLB)多年,深信棒球不適合一場定勝負,五場三勝,或如職業的七場四勝,會比較合理,才更令人服氣。 棒球相信最講究球員擅長用左手或右手的運動,尤其是投手們。以職業球隊來説,隨時有十多位不同投手,包括五個先發投手。這些主投手差不多每次比賽都大概會投球超過一百次,體力要數天才回復過來,因此五位主投順序輪流上陣。其餘屬於救援投手,每次出來只會投一兩局,視乎情況和球隊需要,這裡不深入談了。這些投手,大部分是慣用右手,但如果教練能有甚麼夢想期望,很可能是一半右手,一半左手。因為很多教練仍迷信,當慣用右手的打擊手面對左手的投手,他的打擊率會較低!所以,如果球隊的投手群中有較平均的左右手投手,教練的調配便能更得心應手了。左撇子4 min read左撇子4 min read
Sep 11電音傳奇終於迎來首張個人專輯Vince Clarke,是電子音樂組合 Depeche Mode, Yazoo, 和Erasure等的背後原創力量,也跟很多圈內人合作過,但到了六十三歲之齡,終於有一張個人名義的專輯。 — 這位傳奇人物可算其貌不揚,個子矮小,又經常站得老遠,為人又低調,但一看他的履歷,大部分人都會刮目相看。他四十多年的音樂生涯,寫下超過二百首歌,多首代表作,卻又不是人人認識。 他是Depeche Mode的創隊成員,他和同學Andy Fletcher組成Composition of Sound,他包辦幾乎所有樂器,甚至主唱。後來歌手Dave Gahan和另一位琴手Martin L. Gore加入,最後改名為Depeche Mode。第一張專輯《Speak & Spell》Clarke寫了大部分歌曲,包括首支十大單曲《Just Can’t Get Enough》。正是當頭起之際,他卻選擇離隊,原因在多年來各有說法,也不外乎是他不喜歡那種成就感,又要四出巡演和做訪問的生活,亦有說他和樂隊想追尋的音樂方向有別。他自己覺得對樂隊有所虧欠,那時他手上有幾首新歌,他打算將那首《Only You》送給樂除,但他們情願從新開始。電子音樂5 min read電子音樂5 min read
Sep 2劃分時代的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在1985年推出,銷量冠絕全球,但對自己來說,就是當年購入第一張CD光碟。而此後,購買光碟的數量日漸增加,而黑膠唱片便日漸減少。 — 定名《Brothers In Arms》的專輯,是英國樂隊Dire Straits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,是他們生涯中的顛峰之作,在多國地區的流行榜冠軍,銷量強勁,一些地方直達鑽石銷量,而沒有鑽石評級的地方,最高級別為白金銷量,都出現以倍數計,最利害的是紐西蘭,有廿四倍白金銷量!甚至在香港也有白金銷量,而且是來自單一樂隊的專輯,當時實屬少見。 這種人手一張專輯,自己自不然也不甘後人,一早買入聽得滾瓜爛熟。而專輯一共有五張單曲,在之後一年時間陸續推出。那時這類十二吋大單曲普遍有不同混音(Remix版本),最流行是加長版本(Extended Version)。但Dire Straits是一支傳統搖滾樂隊,因此他沒有做甚麼特別混音,也沒有提是加長版本,只説是長版本(Long Version)或足本版(Full Length Version),自己也不以為意。Dire Straits5 min readDire Straits5 min read
Aug 31移民生活:處處為家這幾年,從香港移居外地的人漸多,面對種種生活習慣改變,大家都七嘴八舌,最大的感慨,可能就是沒有了家的感覺! — 很多人談家的感覺,我相信對很多香港人來說,每晚回家,睡在自己的床,熟悉的環境,家人在旁的親切感,所帶來的安全感,心之所安,能完全放鬆的感覺。 不過,地球村的理念,能夠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,甚至小住一個時期,似乎也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模式,很多人響往。而跨國企業和工作,令不少人經常出差上路,在不同城市間穿梭,每晚住在不同的酒店,也是很多人的現實。 在外國,出門的機會通常比較多,即使不是工作需要,如果你有親戚朋友,甚至你的個人/家庭的網絡有些規模的,你相識的人住在另一個城市,另一個州/省,隨時是東岸和西岸的距離,有紅白二事或其他聚會,那出門幾天,以至個多星期是很普遍。即使你真的沒有親戚朋友住在遠方,平時自己家人也很可能出外渡週末,而且隨時話走就走。戚起條根想去滿地可走一轉,如果有識人住那邊,一通電話,住宿也安排好,馬上起程。未有住宿也不是問題,上網找,甚至到步後再決定。移民生活4 min read移民生活4 min read
Aug 29對英國Brick Lane的中文塗鴉一點個人的觀察在英國Brick Lane出現的中文塗鴉,引起強烈爭議,然而,總是如中國近年的其他爭議一樣,出現兩極化,莫衷一是。 — 有出入過內地的人,大概知道,內地就是標語處處,就像其他地方的廣告一樣。以前老毛年代,是為人熟悉的,就是「為人民服務」這句,何等偉大高尚,自己知道有些外國人因此而視他為偶像,不過,埋單計數,大家也心知肚明,宣傳句語而已,認真便輸了。 這些標語在農村特多,有些很粗糙地油在牆上面,因為磚牆多是紅色,所以先用白漆塗一層,才在上面用紅油寫字,用意明顯。以前多為一些老毛言論,甚麼「抓革命促生產」之類,也有推行甚麼政府政策,例如生育政策。後來,改為寫在布條上再掛起來,再發展至印成Banner,在香港特多,通街見到,相當影響市容。 而今天這種標語,可以是城市的裝飾,一種宣傳,但宣傳甚麼便見仁見智了。例如上面那塊圖,是提醒大家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嗎?抑或是宣傳,你有的我們也有。而多年下來,大家漸漸悟出,他們的文字偽術,他們沒有的東西,才會寫出來。例如內地城市,大都常常見到,提醒大家做個文明人,建造文明社會。你不會在香港或台北這些城市看到這種宣傳吧?因為已是文明城市的,不用再經常掛在咀邊,未夠文明的人和城市,才要時刻提醒。可惜再下來,他們是說了便當做了,於是,到處掛出這些宣傳,便自覺是文明了。甚至敢於亮劍,「你瞎了眼啊,我們到處是民主,自由,你說三道四來抹黑我們。」騙人的最高境界,就是連自己也信了。塗鴉4 min read塗鴉4 min read
Aug 24有史以來被翻唱次數最多的 6 首民歌幾篇的翻唱歌曲的文章後,自己是興趣盎然。最近看到美國作曲家網站有這一篇文字,就和大家分享一下。 — 民歌(Folk Song)一向如此翻譯,印象中,多數古老流傳下來的歌曲,通常是佚名創作,就是不知誰是作曲人,也有寫作「傳統歌曲」(Traditional)了事,而且不止英語系,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,或稱民謠。 而民歌這說法是有點簡單,改稱民間歌曲便更加精準,因為歷史悠久,大致可分為兩類,一是流傳已久的,有相當歷史的,其中聖誕歌特別多。另一種稱為「當代民間音樂(contemporary folk music)」,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復興,依循傳統手法,創作新的民歌,後來,更和其他品種音樂混合,有Folk Rock(民謠搖滾)和Folk Metal(民謠金屬)等的分支。 需要特別一提,很多傳統民歌也會歸類為世界音樂(World Music),因為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語言的背景。台灣就是一個好的例子,原住民的音樂各有特色,很多是有過百年歷史,一直傳承下來,通常連同舞蹈,加上傳統習俗,到今天仍然族群中演唱。同時,一些原住民接觸到其他的音樂,也會引起興致,譜寫新的自己語言的歌曲,已可算是當代民間音樂了。民歌5 min read民歌5 min read
Aug 15夜市,救市,如何說起正苦突然提出要攪好攪活夜市,振興經濟。這種思維,除了令人嘆息之外,也真的啞口無言。 — 似乎華人社會特別對夜市情有獨鍾,以前在多倫多,總有人提議攪夜市,如果只是短時間,一個週末,甚至一個星期,勉強還有點看頭,但要長期經營便非常困難。大家在新鮮感過後,很快便人流鋭減,商家也一個一個退出,又無疾而終。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夜市,有些歷史悠久,有其吸引力,本地人士經常幫襯,有固定的人流和生意,才能吸引到外國遊客來觀光。如果本地人也不來,只靠遊客,如何維持? 香港的夜市,以前的「大笪地」和「廟街」可以算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平民夜生活的焦點,但時代的變遷,和政府的取締,一切都成了歷史。即使廟街今日仍在,但其功能已完全改變,沒有甚麼吸引本地人的元素。自己在2018年寫過一篇文章,雖然以音樂元素為主幹,但亦從個人生活角度,勾勒出廟街的變化。 (寫於2018年8月,最先刊於眾新聞的網站。) 你有多久沒有去過廟街? 文: Duncan Lauduncanlau.medium.com夜市3 min read夜市3 min read
Aug 10再會Sugar ManSugar Man就是2012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《尋找隱世巨星Searching For Sugar Man》中,那位主題角色Rodriguez。他在兩天前離世,終年八十一歲。 — 驚聞Sixto Rodriguez離世,雖然超過八十歲,也算不錯的人生,但想起他的傳奇故事,亦難免傷感。自己在2016年在光碟重溫電影之後,有感而發寫了以下的一篇,因為從未放在自己的博客內,因此今日重po,算是一個紀念,也是一個致敬。 再尋Sugar Man(原題) 不久前重看《尋找隱世巨星Searching For Sugar Man》,感動沒有第一次看時般澎湃,感慨倒是加添了不少。 第一次看時,是在多倫多的國際記錄片電影節(HotDocs),還未正式上畫,當然更未拿下奧斯卡,沒有太多評論,叫好的聲音來自Sundance電影節的迴響,另一個吸引力來自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聞,導演Malik Bendjelloul拍攝三年後,耗盡經費,最後的小部分,他是用iPhone的攝錄程式完成的。自己當時也在拍記錄片,因此這些理由已足以令我購票入場,故事反而是其次。紀錄片6 min read紀錄片6 min rea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