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底
請恕我無知,我跟不少人對「卧底」的認知絕大多數是來自電影。如果跟事實不符,還望各位指教。
不要説《無間道》這類相當複雜的情節,中外電影都有不少各種類型的相關電影,以前在二戰和後來的冷戰時期,各類間碟情報員等,都算是卧底這些角色。因為不深入敵方陣營,很難得到有用的消息,能幫助克敵制勝。而作為卧底是極高風險的,一旦被發現,只有死路一條,甚至己方政府也會全盤否認,假裝不認識,真的是兩面不是人。
而面對黑幫犯罪集團,更加是要將生死置之道外,因為他們是做犯法的事,心狠手辣,尤其討厭二五仔反骨仔,一旦發現,必定將其碎屍萬段,才可以洩心頭之恨。在外國,也聽聞一些卧底,成功將犯罪集團瓦解,完成任務後,但也不可以簡單地,回復自由身,再做真我。他們有些類似叫Witness Protection Program(保護証人計劃),這些人在事後,會被改名換姓,重置在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,重新開始以另一個身分過日子。他們以前的身分紀錄會被徹底刪除,家人朋友亦要永不相認,昨天的我也是等同死掉。因此以前要選人做卧底,是有相當困難,多從家庭狀況入手,簡單,孤僻寡言低調的,孤兒更是上佳之選。所以,用卧底去協助査案,其實是高風險,甚至不人道。
因此,香港警方竟然岀動卧底去拘捕示威者,而且是馬上現身,甚至讓記者們拍到他們向軍裝警察喧示是「自己人」,還出示內定暗號的瑩光棒,正正顯示他們對示威者沒有半點恐懼,絕不怕會被報復。其實大家的背景裝備資源都已經強弱懸殊,高清閉路攝錄一街都是,香港電台的《鏗鏘集》以一支攝製小組之力,便在數日間,收集錄影,而且重組䅁情,向市民大眾簡單地展示了721晚上在元朗,整個恐襲的前前後後,如果有關方面是有決心有承擔地去跟進,早應該將一幫白衣人一綱成擒,建立警方的威信,和維系市民對警隊的信心。如今卻選擇毎天一個記者會,一個大話蓋一個大話,誠信早已破產!
警方要拘捕和起訴示威者,我不相信有很大的困難去舉證,而要以卧底去搜集證據,反而令人覺得,他們混入示威者當中,是要煽動群眾,想推波助瀾,引起更大的衝擊,從而合理化他們的暴力拘捕行動。其中一位被質疑為假扮示威者的警員,被記者追問他是不是警察時,仍很「型仔」地,用手指指著自己的腦袋說:「用你的智力去諗下答案。」他大概認為這個答法很「型仔」,但我馬上想到:「咁係咪以你的智力你答唔到?」
對不起,以我的智力,我只會這樣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