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贏了又如何?

Duncan Lau
4 min readMar 2, 2019

--

文: Duncan Lau

電影《爭寵 (The Favourite)》是奧斯卡熱門之一,早早已展開宣傳活動,農歷年前曾推出一款揮春寫著「爭贏得寵」,是否好意頭,是否人人都有這種盼望,該是因人而異。後來奧斯卡揭曉,演女皇一角的Olivia Colman,竟爆冷奪得最佳女主角之獎項,那幾乎是Glenn Close十拿九穩的小金人!莫非真的有人爭赢了,又或是Close不是那麼得寵呢?七度提名七度落敗,狄卡比奧般的奧斯卡宿命又再重演了,希望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吧。

Elton John — Skyline Pigeon (Harpsichord Version,1969)

電影不算是自己的那杯茶,但看三個女角的演出,勾心鬥角,喜怒無常,演技大鬥法,也是愉快的觀影經驗。電影的片尾曲竟是Elton John的《Skyline Pigeon》倒是一份驚喜。這是最原裝,收錄在他1969年出版的首張專輯《Empty Sky》內,是比較多人認識的早期歌曲。事實上,這是他最早岀版的歌曲,在未簽約大公司之前,在1968年已在獨立公司作單曲發行。因此在《Empty Sky》內便和其他歌曲有顯著分別,是唯一一曲他自己個人包辦演奏的,沒有樂隊成員參與。他分別以Harpsichord和Organ伴奏,而Harpsichord這種古老鍵琴,在十八世紀時廣泛使用,有點似豎琴的聲音,跟電影的背景相當配合也好像是要探討,爭赢了又如何?

Skyline Pigeon (Piano Version,1972)

Elton John後來再重錄這首歌,改以鋼琴為主,再配上樂隊演奏,稱為Piano Version,最早是1972年在單曲《Daniel》背面發行,後來在一些結集上岀現,最終在全線專輯以Remastered光碟形式再版時,作為bonus track加在專輯《Don’t Shoot Me I’m Only the Piano Player》內。這個版本也是後來他們演唱會中彈奏的根據,而這首歌據說在巴西大受歡迎,因此到今日,他仍會間中現場演唱。自己當年第一次接觸這首歌,正是在他1976年的現場專輯《Here and There》內,數起來,這首69年出版的歌曲,今年剛好是五十年。

Skyline Pigeon (Live in London 1974)

歌曲是自己十分喜歡的,簡潔有力,充滿正能量。歌曲以人一隻在籠中的白鴿,寓意衝開樊籠,追求自由,讓我飛,讓我走,自由自在的希冀。但放在《爭寵》作片尾曲,倒是有點費解。我認為那可能是導演Yorgos Lanthimos想指出,費盡心思,爾虞我詐,機關算盡,到頭來,爭赢了又如何?電影最後的一鏡是Queen Anne和Abigall的影像重疊,大家算是解決了第三者,雙宿雙棲了,但卻是各懷心事,並不太開心。在制度之下,總有種種無形枷鎖,有歷史的,有道德的,有别人眼光的,也有自己設下的。在龐大的皇室體制下,即使是權傾朝野,也未必能為所欲為,甚至是權傾天下,可以為所欲為,也不代表得到快樂。

皇后的寢室非常大,還有一排大窗一望無際,但那只不過是一個很大的監房,生活在重重的牢籠,加上自己不良於行,自由自在從何而來?至於Abigall,說自己曾是貴族,一時失足淪落為僕,誓要再爬起來。如今貴為皇后身邊紅人,是否就如她所願?權力功名利祿,和自由自在,你願意爭取那樣?

今年也是Elton John宣布退休前的最後巡演,超過五十年的演藝生涯劃上句號。告老歸田,悠然自可見南山。

讓我飛,讓我走,
讓我從世俗枷鎖飛走,
飛越玉米田,
湖泊淺灘,
森林原野,
夢裏回憶裏的故人故地。

讓我衝開心鎖,重拾赤子的情懷,
讓我遠離塵俗,重拾心寧的恬靜,
更重要的是,讓我擺脫那層層枷鎖,
吸一口沒有負累的空氣。

讓我飛進長空,
讓我與白雲在藍天中共舞,
讓我靜看藍天化成紫灰色,
讓我將世事世情都看在眼裏,
在哭與笑,
在生與死之間,冷眼旁觀,
讓我清晨醒來,嗅到草色新綠潤濕朝露,
讓我倦了可以在晚霞風中滑行,
棲息在天與地之間,靜候晨曦再臨。

讓我飛,讓我走,
請將籠的門打開,將出口轉向太陽照射的方向,
讓我吸一口沒有負累的空氣,
振奮翅膀,
飛撲入蔚藍的天空,
照一身橙紅色的光亮,
向重重心鎖告別。

--

--

Duncan Lau
Duncan Lau

Written by Duncan Lau

身處香港,隨心而寫,時事,文化,個人抒發,不吐不快。From Hong Kong, random thoughts, current issues, personal matters, whatever ticks! Twitter: @duncan_2

No responses yet